
2025年4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人工智能助力帕金森病管理”。
作为继阿尔茨海默病后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正悄然威胁着全球中老年人的健康。据最新预测,到2050年,全球患者数将突破2500万,而中青年人群的发病率也在持续攀升。诸城市人民医院带您科学认识这一疾病,从病因、症状到治疗,为健康筑起防线。

为进一步普及帕金森病防治知识,提升公众对该疾病的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4月11日上午,诸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精心组织并开展了一场内容丰富的健康义诊与科普宣教活动。

活动现场,神经内科诊区排起了长龙。专家团队与患者及家属面对面诊疗,仔细地为每一位患者进行诊断、答疑解惑、调整用药方案、制定居家康复计划等,并现场发放帕金森病防治宣传手册100余份。

此次义诊活动有效提高了广大患者及家属对于帕金森病的认识,增强了其科学应对帕金森病的信心,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科普时间
01
帕金森病的症状
帕金森病的症状因人而异,主要分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
1.运动症状:
静止性震颤:这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症状,约70%的患者会出现。表现为手、脚、头部等在静止时出现不自主的颤抖,类似于“搓丸样”动作,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
肌肉强直:患者的肌肉会变得僵硬,活动不灵活,表现为“铅管样强直”或“齿轮样强直”。
运动迟缓:患者动作缓慢,面部表情减少,写字变小,称为“小写症”。
姿势平衡障碍:患者行走时步态不稳,容易跌倒,表现为“慌张步态”或“前冲步态”。

2.非运动症状:
非运动症状常早于运动症状出现,主要包括快速眼动行为障碍(RBD)、嗅觉减退、失眠、肢体麻木、便秘、多汗,以及认知障碍、抑郁、幻觉等。
02
帕金森病的高危因素
帕金森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以下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1.年龄:年龄越大,患病风险越高。帕金森病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
2.遗传因素:约10%的帕金森病患者有家族史,某些基因突变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有关。
3.环境因素:长期接触农药、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4.头部外伤:严重的头部外伤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03
如何预防帕金森病
虽然帕金森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降低患病风险:
1.坚持锻炼。规律的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多巴胺的分泌,增强神经细胞的活性,降低患帕金森病的风险。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太极拳等,坚持锻炼可以改善运动功能。

2 .健康饮食。多吃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坚果等,可以保护神经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同时,要限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避免高糖、高盐饮食。
3.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尽量避免接触农药、杀虫剂、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必要时做好防护措施。

4.保护头部。避免头部受到严重外伤,骑自行车、摩托车时要佩戴头盔。
5.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会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风险,因此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释放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