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东西跟了我40多年,终于能‘甩掉’了,感觉头都轻快啦!” 在诸城市人民医院神经血管外科及介入病区,办完出院手续的高奶奶摸着头顶,语气里的轻松像卸下了千斤重担。困扰她近半个世纪的头皮肿物,终于被成功切除,压在她心头的大石也彻底落地。
病例回顾 40 年:从 “小疙瘩” 到 “心头刺” 40年前,高奶奶偶然发现头顶有一颗不疼不痒、生长缓慢的“小疙瘩”。十几年后,小疙瘩像被按下迅速“生长键”:从蚕豆变成鸡蛋,再从鸡蛋变成拳头,高高隆起在头顶,不仅让原本平整的头皮变得突兀,更成了高奶奶生活中无法忽视的“负担”。 “平时梳头得绕着它,帽子也戴不稳,出门总觉得别人在看我的头。” 高奶奶无奈地说。更让她担忧的是,随着肿物越来越大,表面皮肤也变得粗糙,颜色也和周围头皮不一样。她开始害怕:“会不会是不好的病?”但又怕去医院,始终在拖着。 这一拖,就是近 40 年。肿物成了她心头的一块石头,既影响外观,更折磨着她的精神。直到今年,在家人的反复劝说下,高奶奶终于下定决心:去医院,把这个 “老伙计” 请走! 就医:明确诊断,手术 “排雷” 在家人的陪同下,高奶奶来到诸城市人民医院就诊。门诊医师高治民仔细查看了肿物:大小约7×6厘米,质地偏软,局部针眼样破溃口流淡红色血性液体,边界尚清,表皮增厚、色素沉着。结合长达 40 年的病史,高医生初步判断为头皮良性肿物(考虑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 随后,由神经外科、神经血管外科及介入病区主任李严风带领团队进行术前讨论、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决定在局麻下行头皮肿物切除术。 “这类长期存在的良性肿物,虽然恶变概率低,但会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因经常摩擦引发感染,手术是最直接的解决办法。”李严风向家属解释道。 手术:细致操作,解除40年困扰 术中发现,肿物与周围头皮组织粘连,且包膜因长期存在变得菲薄。李严风凭借多年工作经验,一点点分离肿物与周围组织——既要完整切除肿物,又要避免损伤神经和重要血管,确保术后头皮能正常生长头发、伤口顺利愈合。 1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病理检查结果为皮脂腺囊肿伴慢性炎症(良性病变)。这个结果让高奶奶和家人彻底松了口气——困扰40余年的肿物,果然是“良性的麻烦”。 “护士长每天都来问我疼不疼、帮我换药,主任也会定时来评估伤口。” 术后7天,高奶奶顺利出院,“现在感觉头都轻快了,睡觉也不用刻意避开那个包了。” 出院时,高奶奶笑着和医护人员告别,“40年的心病啊,你们一周就给解决了!太感谢你们了!” 科普时间 据李严风介绍,头皮良性肿物患者并不少见,皮脂腺囊肿、脂肪瘤、表皮样囊肿等都是常见类型。这类肿物早期往往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但长期存在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 影响生活质量:肿物增大后影响外观、日常活动(梳头、戴帽等); 感染风险:头皮油脂分泌旺盛,肿物长期摩擦、刺激,可能出现红肿、疼痛、破溃、感染,甚至形成脓肿; 心理负担:长期存在的异常肿物,容易让人产生焦虑、恐惧情绪,担心恶变; 恶变可能:虽然概率极低,但部分良性肿物长期刺激下,有恶变可能。 李严风提醒大家,如果身体某部位出现 “长期存在、逐渐增大、形态异常的肿物”,即使没有疼痛、瘙痒等不适,也建议及早到医院就诊,早发现、 早诊断、早治疗,往往能更简单、更轻松地解决问题,还能避免长期的心理负担。 科室介绍 诸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成立于1993年,是县域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在潍坊乃至山东省内同级医院中具有较强实力。科室目前设3个普通病区、1个重症监护病区,共127张床位。共有医护人员96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9人、主治医师10人。 · 技术特色:科室在微创和显微神经外科、神经介入手术方面技术突出,能独立开展高难度手术。例如,常规开展各类颅内肿瘤(脑膜瘤、胶质瘤、垂体瘤等)切除术、脑动脉瘤的介入栓塞和开颅夹闭术、脑血管取栓及支架置入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以及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微血管减压术 。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也广泛应用小骨窗开颅、软通道定向穿刺等微创技术,创伤小、恢复快 。 · 医疗设备:科室配备了德国产手术显微镜、进口双极电凝、显微手术器械、多参数监护仪、颅内压监护仪等先进设备 ,为精准手术和患者安全提供了保障。 · 重症监护:2022年,科室按一流标准建设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SICU),是诸城市唯一的神经外科全封闭式重症监护室 ,配备了专业设备和医护团队,极大地提升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