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首例TAVI术为古稀老人重启“生锈”心门

类别:医院新闻 发布时间:2024-07-15 浏览人数:0



        近日,诸城市人民医院为一名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的高龄患者,成功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心”问题,目前已经康复出院。此手术的成功实施,实现了诸城市在胸心外科疾病介入领域零的突破,标志着诸城市在结构性心脏病微创化治疗方面开启“心”时代!

病例回顾

       今年76岁的王大爷3年前开始出现胸闷、憋气症状,最近20天症状加重并伴有胸痛,休息后不能缓解,曾在外院住院治疗,未得到明显改善。遂在家人陪伴下来到诸城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就诊,经完善检查被诊断为“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心力衰竭”。

心脏的功能是把血液输送至全身,如果把心脏比作一个水泵,主动脉瓣就是水泵的出口“阀门”。主动脉瓣出现问题,就像阀门生锈一样,打不开或者关不严,血液无法从心脏流向全身,导致下游得不到供血,上游血流淤积,会造成心绞痛、呼吸困难、晕厥甚至猝死等情况。

IMG_5507.JPG

根据病情,王大爷需尽早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但老人年龄大,较为消瘦、心功能及一般情况差,如果选择外科手术,需要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的情况下开胸,手术风险高、创伤大,老人身体不一定耐受。但如不及时行手术治疗,仅靠服药,预期生存年限只有2年左右,甚至病情可能随时恶化发生猝死。

于是,摆在王大爷和家属面前的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正当一家人一筹莫展时,胸心外科主任曹瑞实为王大爷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这就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也就是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

这种手术不同于传统的开胸手术,仅需在病人的大腿根部插入一根细细的管道,通过管道把一个预制好的主动脉瓣输送到体内,到达心脏以后自动打开,旧的“生锈”的瓣膜会被挤到旁边,新的瓣膜可以立刻开始工作。

于是,王大爷选择了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

成功换“门”

考虑到王大爷年纪大,瓣膜病变复杂,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医院副院长、医务部主任立即组织胸心外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科、手术室、介入手术室、超声医学科等多学科反复讨论病情,行冠脉造影仔细观察患者冠状动脉情况,确认具备手术指征,邀请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外科团队会诊指导,共同研究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反复对手术步骤、术中细节和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进行讨论、梳理和分析预判。

经术前充分准备,在多学科的密切配合下,手术仅用时2小时便顺利完成。术中没有刀口,仅在大腿根部留下一个针眼,术后患者即刻苏醒,恢复自主呼吸。王大爷自述术后感觉良好,胸闷憋气症状消失,手术当晚他睡了近三年来最舒服的一觉。

术后第6天,王大爷康复出院。

  听专家说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瓣膜退行性病变发病率不断增加,match其中主动脉瓣狭窄是目前老年人最常见、最严重的心脏瓣膜病,积极手术对于治疗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日趋成熟。其创伤小,并发症低、恢复速度快,住院时间短,是目前高危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最新的治疗手段,也给高龄高危外科手术禁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曹瑞实主任提醒,早期主动脉瓣狭窄隐匿性很强,不易被发现。当患者进行体力活动出现胸闷气短、心慌乏力,运动后出现眩晕、心前区不适或心绞痛时,要警惕主动脉瓣狭窄的发生,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